2017年世界知識產權報告:全球價值鏈中的無形資本
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產權組織)對各企業產品生產的全球價值鏈進行研究后,給出了有史以來第一例數字,揭示出全球銷售的制成品近三分之一的價值源于品牌、外觀設計和技術等“無形資本”。這一數額在2014年約為59,000億美元,表明無形資本對制成品總值的貢獻是建筑、機械和其他類有形資本的兩倍。這突顯出知識產權的作用日益重要,在世界經濟中經常被用來保護無形資產和相關資產。
《2017年世界知識產權報告:全球價值鏈中的無形資本》的研究內容涉及,在占全球經濟總量四分之一的各類制造業活動中,歸屬全球價值鏈生產中的勞動力、有形資本和無形資本的收入有多少。案例研究重點探索了咖啡、太陽能電池板和智能手機領域。為了給出這些經濟上的見解,它審查了來自世界各地的國民收入和生產核算賬戶、國際貿易統計數據,以及企業數據。
WIPO總干事弗朗西斯·高銳(左)和首席經濟學家卡斯滕·芬克出席新聞發布會。
《2017年世界知識產權報告:全球價值鏈中的無形資本》的研究內容涉及,在占全球經濟總量四分之一的各類制造業活動中,歸屬全球價值鏈生產中的勞動力、有形資本和無形資本的收入有多少。案例研究重點探索了咖啡、太陽能電池板和智能手機領域。為了給出這些經濟上的見解,它審查了來自世界各地的國民收入和生產核算賬戶、國際貿易統計數據,以及企業數據。
“當今全球價值鏈中的無形資本將逐漸決定企業的命運和財富。它隱藏在我們所購買產品的外觀、感受、功能和整體吸引力中,決定了產品在市場上的成功率,”產權組織總干事弗朗西斯·高銳說。“而知識產權是企業維持無形資本競爭優勢的手段。”
1
智能手機:無形資本驅動產生重大收益
圖片來源:WIPO
蘋果和三星主宰價格超過400美元的高端手機市場,市場份額分別為57%和25%。在這個細分領域,關鍵的無形資產包括技術、硬件和軟件的設計及品牌。《2017年世界知識產權報告》發現,蘋果公司每售出一部約810美元的iPhone 7,就約有42%的銷售收入歸屬蘋果公司,這代表了該行業無形資本的高回報率。華為和三星的頂級智能手機型號盡管消費者價格和銷售量較低,但也收獲了不菲的收益。
《2017年世界知識產權報告》還發現,像iPhone大猩猩玻璃的生產商康寧公司這類的部件制造商和包括諾基亞公司及高通公司在內的技術提供商,也使用無形資產來獲取巨大收益。
智能手機公司和技術提供商嚴重依賴專利、商標和工業品外觀設計,這些無形資本為它們帶來了高額回報。事實上,在專利領域,全球所有首次申請中涉及智能手機的比例可能高達35%。該報告認為,今天使用的第四代(4G)蜂窩標準所涉專利數量比第二代標準高出近四倍。
另一個增長尤為快速的申請活動領域涉及圖形用戶界面(GUI),如移動應用程序的圖標。例如,2009年至2014年間蘋果在歐盟知識產權局提交了222個圖形用戶界面外觀設計,而三星則提交了379個。
2
咖啡:新的消費偏好驅動價值增加
圖片來源:WIPO
技術在一粒咖啡豆轉化為一杯咖啡方面起著關鍵作用。《2017年世界知識產權報告》繪制了該行業的專利數據,發現整個供應鏈的創新活動越來越接近消費者。這包括咖啡豆的加工和咖啡產品的最終分銷,例如許多家庭和辦公室的咖啡膠囊。
品牌的聲譽和形象使企業能夠與競爭對手的產品區分開來,在所有咖啡市場細分中發揮重要作用,包括在雜貨店銷售的可溶咖啡和烘焙咖啡,以及在零售咖啡屋銷售的濃縮咖啡產品。
不斷變化的消費者偏好已經逐漸改變了全球咖啡價值鏈,開始是面向家庭消費,然后是咖啡屋,現在是轉向了眼光獨到的新一代消費者他們對咖啡產品的背景故事饒有興致,愿意為此支付高價。
這個所謂的“第三波”細分市場的指令價格可能比“第一波”消費指數高出四倍以上,咖啡農收入增加了三倍。雖然規模還很小,但這個快速增長的細分市場為發展中經濟體更大力度地參與全球價值鏈提供了新的機會。關于咖啡豆的來源和種類、種植和加工方式,以及農民的報酬的信息,尤其成為咖啡銷售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為應對不斷變化的消費者偏好,咖啡種植者、甚至有關國家,正在投入努力,不再僅限于普通咖啡,而是開始推出自己的品牌戰略。
3
太陽能電池板:技術創新推動深刻變革
圖片來源:WIPO
技術創新作為無形資本的主要形式,正在促使全球光伏(PV)太陽能電池板制造價值鏈發生深刻變革,它們在世界各地越來越占有一席之地。太陽能電池板已從高度專業化的產品轉向低成本的商品,給生產商帶來了壓力。2008年至2015年間,價格下降了約80%。特別是,企業通過投資更強大的生產設備降低了生產成本,通過互補工藝創新提高了效率,實現了大規模生產。
中國制造商的市場份額逐漸增加,給美國、歐洲和其他地區的許多傳統光伏制造商,以及中國的一些企業帶來了競爭壓力,導致了它們的破產和收購
《2017年世界知識產權報告》顯示,自2011年以來,光伏行業的專利申請總量開始有所下降。在美國、歐洲和日本——此行業的這些傳統創新來源國,由于許多企業的退出,使得專利申請量開始大幅下降。不過,這些地區的幸存企業已經加大了對研發的投資力度,以開發出新的光伏技術。
在中國,這個行業的專利申請在持續增長,包括來自進入該行業的新公司的專利申請。然而,中國人在其他國家遞交的太陽能電池板專利申請的比例仍然很低,不到2%。
許多企業謀求在當地服務市場上發展,例如在私人住宅安裝太陽能電池板。在這種消費市場中,企業和產品品牌是幫助吸引消費者和項目融資的關鍵的無形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