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發現,暴力在我們的基因上留下了幾代人的印記
壓力重重的生活可以在我們的遺傳密碼上留下痕跡,其中一些甚至可以傳給我們的孩子.現在的一項研究揭示了創傷對母親的生物學影響如何在之后很長一段時間內持續存在暴力行為他們自己已經過去了。
國際研究團隊展示了人類代際創傷背后的物理機制,解釋了為什么有逆境家族史的人更容易患上以下心理健康狀況:焦慮和抑郁,盡管自己沒有經歷過不良事件。
研究人員分析了從三代人的 48 個敘利亞家庭收集的 DNA。這些家庭包括祖母或母親,她們在懷孕期間逃離了1982 年哈馬圍攻和大屠殺或 2011 年的武裝起義——兩者都是正在進行的敘利亞內戰.
研究人員與這些現在居住在約旦的家庭密切合作,能夠收集 131 人的臉頰拭子,然后分析這些拭子的變化表觀遺傳特征.這些不是 DNA 序列本身的變化,而是影響序列功能方式的化學改變。
“家屬們希望他們的故事被講述,”說佛羅里達大學人類學家康妮·穆里根 (Connie Mulligan)。“他們希望自己的經歷被聽到。”
該團隊以 1980 年之前離開敘利亞的家庭作為對照,在祖母參與 1982 年哈馬襲擊的個人中發現了與暴力相關的 14 個基因組區域的修改。
更重要的是,其中 8 次修改一直持續到孫子孫女,他們沒有直接經歷過暴力。結果還顯示出加速的跡象表觀遺傳衰老,可能會增加患年齡相關疾病的風險。此外,另有 21 個基因組區域顯示出敘利亞內戰中暴力直接引起的改變跡象。
研究人員觀察到的變化在暴力受害者及其后代中是一致的,這表明是沖突的壓力改變了與這些基因相關的化學信息。
這些響應壓力的持久、多代基因變化以前是在動物中觀察到,但到目前為止,很少有關于這如何在人類中起作用的研究。
該研究尚不清楚這些修改如何影響每個人的健康。但研究人員表示,他們對這些家庭的毅力留下了持久的印象。
“在所有這些暴力中,我們仍然可以慶祝他們非凡的韌性,”說穆里根。“他們過著充實、富有成效的生活,生孩子,繼承傳統。”
“他們堅持了下來。這種韌性和毅力很可能是人類獨有的特質。
當然,暴力對受害者及其子女的破壞性后果還有很多,包括對心理健康和身體健康被以前的研究所涵蓋,這些研究不會很快被遺忘。
據研究人員稱,這些發現可能適用于多種形式的暴力,包括家庭暴力、性暴力和槍支暴力.這些行為的持久影響遠遠超出了相關人員。
“創傷和暴力會對子孫后代產生影響的想法應該幫助人們更有同理心,幫助政策制定者更多地關注暴力問題。”說穆里根。
“它甚至可以幫助解釋我們在世界各地(包括美國)看到的一些看似牢不可破的虐待、貧困和創傷的代際循環。”
該研究已發表在科學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