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管理學國際期刊主編的思考
DUANG的一下,轉眼畢業季就快到了。從此,撒丫子搞論文,寫PAPER的日子開始了。為大家推薦一位管理學國際期刊主編的審稿心得,它對于學術寫作、論文投稿都有很不錯的借鑒、參考、啟示呢。
最重要的,如果咱們換個角度,了解審稿人們都在想什么,是不是更加“知己知彼”了呢。寫PAPER不易,且行且珍惜!好文章終究是磨出來的,小編衷心祝福著,愿天下投稿人都能中稿!
作者:武夷山
來源:科學網博客
技術預測與社會變革(TFSC)雜志(愛思唯爾旗下的刊物)2014年二月號的社評,是主編Fred Phillips對該刊發展情況的介紹與思考,這個,可以供我國管理學期刊辦刊者借鑒。
2012年,該刊影響因子為2.106,創歷史新高。但Fred Phillips頭腦很清醒,指出不能為了迎合指標而做事,迎合指標而做事就像為了讓學生應付考試而教學。
2012年,共收到463篇來稿,估計2014年的來稿量會突破600篇。2013年發表了108篇文章,用稿率約為18%,而2007年時的用稿率為32%。
?出現以下9類問題的稿件是要退稿的:
――缺乏技術聚焦和未來導向,或是未把技術創新與社會影響關聯起來。
――技術上正確但不重要,例如,將某一指標測度值的精度提高了千分之一,但是并未講清為什么非得采用這一指標而不是其他指標。
――選題超出本刊范圍(技術預測與評估)。
――旨在定義、再定義或鞏固學科邊界,而不是去解決一個實際問題。例如,單純論證“創業研究一向是經濟學的一個部分”沒有什么意思。
――應用面太窄。例如,某研究的受試人全是美國心理學專業大二學生,這樣產生的研究結論無法推廣。
――過度關注理論,理論是假說的唯一來源。本刊的文章喜歡采用工科的路數:工具、方法、實踐、理論的適度運用。
――提供了“解決方案”,但不知道此方案可解決的問題在何處。
――語言表達不清晰,語法不通。本刊要求文章的可讀性強,英語水平只是“湊合”還不行。
――從稿件就能判斷出,作者根本就沒有讀過本刊的“投稿指南”。
?我們提請審稿者注意,對于以下兩類稿件要警惕(不一定是立刻退稿):
一是采用了本刊編委會成員(都是業內較權威的專家)所強烈質疑的一些方法,如一些潛變量方法,扎根理論(這或許只是他們的看法,其他專家也許認可扎根理論),數據質量較差情況下的仿真,等等。
二是作者來自抄襲盛行的國家(搞學術不端的,不僅害自己,而且害同胞!)。
請注意,稀缺資源不是作者,而是審稿人。由于審稿較慢引起的延誤還請諒解。
最近兩年,本刊有三篇論文被撤銷,要引起我們警惕。今后,ESS編輯系統將采用iThenticate軟件對所有來稿都進行檢測,及早發現有抄襲行為的稿件。
今后,本刊將采取“Your paper your way”(你的論文,你做主)原則,這是很受作者歡迎的原則。根據這個原則,作者的參考文獻只要做到完備、標注一致即可,不必按照編輯部規定的格式重新編輯;圖形的分辨率只要足夠高即可,也不做額外的要求;不再要求加注行編號,不再要求空雙行打印,等等。
據說,有些單位認為,專輯中的文章不如常規投稿文章的含金量高,在評職稱的時候對專輯文章不太認可。但我們知道,讀者歡迎專輯文章,優秀的專輯也確實獲得了較多的引用,因此我們將堅持辦一些專輯。
注:本文選自武夷山老師的教學博客,曾引起較大反響和熱議,對于學術寫作、論文投稿都有一定的借鑒、參考、啟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