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小知識
1.什么是義務教育均衡發展?
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是在義務教育階段,合理配置教育資源,全面提升教師整體素質,縮小學校、城鄉、區域間教育發展水平的差距,辦好每一所學校,教好每一個學生,實現教育公平。
2.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重要意義?
深入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著力提升農村學校和薄弱學校辦學水平,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努力實現所有適齡兒童少年“上好學”,對于堅持以人為本、促進人的全面發展,解決義務教育深層次矛盾、推動教育事業科學發展,促進教育公平、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進一步提升國民素質、建設人力資源強國,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3.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基本目標是什么?
基本目標是每一所學校符合國家辦學標準,辦學經費得到保障。教育資源滿足學校教育教學需要,開齊國家規定課程。教師配置更加合理,教師整體素質得到提高。學校班額符合國家規定標準,消除“大班額”現象。縣域內實現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學校之間差距明顯縮小。
4.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基本內涵有哪些?
均衡發展是一種新的教育發展觀,是解決目前我國現實教育問題的新舉措,是實現教育公平、構建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其內涵主要有三個層面:一是區域之間的均衡發展,目前應當特別關注農牧區學校建設問題;二是區域內部學校之間的均衡發展,目前應當特別關注薄弱學校建設問題;三是群體之間的均衡發展,目前應當特別關注弱勢群體的教育問題。
5.開展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督導評估,會起到什么作用?
(1)督促地方政府進一步落實國家法律的政策要求,切實履行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職責。
(2)幫助各地進行自查自評、自我診斷。
(3)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目標的及早實現。
6.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督導評估是如何開展的?
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督導評估的程序,主要采取自下而上的方式進行,即縣級自評、地市復核、省級評估、國家認定。
7.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公眾滿意度調查的內容有哪些?
調查內容包括:適齡兒童少年就近入學、縣域內學校校際間辦學條件差距、縣域內學校校際間教師隊伍差距、縣域內義務教育擇校情況以及政府在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方面的努力程度等。
調查對象包括:當地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義務教育學校校長、教師、學生家長以及其他群眾、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