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質+均衡” 上海長寧區發布聚焦教育養老醫療三年行動計劃
上海市長寧區近日在上海率先出臺三個“優質+均衡”發展三年行動計劃,聚焦快樂教育、幸福養老、健康醫療。行動計劃明確了整體布局、具體項目、實施路徑和經費保障,推動公共服務從基本均衡到優質均衡,希望通過行動計劃的實施,補齊短板,為長寧區的百姓提供更有品質的生活。
聚焦快樂教育
長寧區副區長孟慶源說,“教育‘優質+均衡’發展三年行動計劃的提出,是為了呼應長寧區建設‘國際精品城區’目標的嘗試,同時也是努力解決新時代新矛盾的嘗試。”
孟慶源認為教育領域最大的問題可能是效率和公平。他說,我們教育三年行動計劃就是考慮優質和均衡齊抓,效率和公平并重。不是稀釋優質資源,我們要把底部提升。”
長寧區希望通過三年行動計劃的有效實施,建立面向未來的科學教育,對標世界一流的卓越教育以及回應社會關切,促進區域內“學生綜合素質全面提升,教師專業素養有效提升,學校辦學水平整體提升,群眾滿意度顯著提升”,實現長寧教育從“高原”走向“高峰”。
長寧區提出了適合學生發展、全面提升學生素質的“快樂教育”。目標層面是讓學生成為內在人格健全的快樂之人。策略層面是更加注重順天性而教,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通過家校合力加以引導。方法層面是注重激發學生興趣,讓學生樂學,提升學習效率,師生教學相長。“我們想從這幾個層面,讓‘快樂教育’真正在長寧生根開花,全面提升學生的素質。”長寧區教育局局長姚期說。
為實施教育三年行動計劃,長寧區將立足智慧服務,加快信息技術建設。依托新技術探索基于大數據的精準學習:構建區域教育資源云服務體系,讀懂學生需求,建設精品資源;試點應用“課堂魔鏡”系統,讀懂學生表情,打造精品課堂;建立在線學能評估系統,讀懂學生學能,助推精準教學。
未來幾年,在盤整區域資源的基礎上,長寧區將通過新建、改建、擴建、遷建等方式,進一步改善辦學條件,應對入園高峰和隨即而來的小學入學需要以及教育綜合改革對學校硬件資源的需求。
據姚期介紹,長寧區積極探索優勢互補,區校合作辦學。經過初審、復審,最近上海市教委公布了3所上海市特色高中的名單,長寧區的華東政法大學附屬中學榜上有名。此外,長寧區正在推進與華東師大合作辦學,建設華東師范大學附屬天山學校;創新體制機制,探索大學引領下的幼小初高集團化新型辦學體制;擴大優質教育資源供給,助力長寧教育品質高端化發展。
聚焦幸福養老
長寧區地處上海中心城區,老齡化程度占比達35.5%,已經進入深度老齡化社會。據預測,到2020年,60歲以上老年人口占比預計達40%,即每5個長寧戶籍居民中就有2個是老年人。
養老工作走在全國前列的長寧區同樣面臨著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短板:為老服務設施布局不均衡,老齡事業與老齡產業發展不平衡,針對獨居、失能、失智等特殊老年群體的綜合性關愛措施不夠,為老服務從業人員隊伍能級不高等。
“這些問題都需要通過改革去突破,通過發展去提升,在更高水平上促進長寧養老優質均衡發展,以進一步滿足老年人對美好生活的期待。”長寧區民政局局長章維說。
今年,長寧區入選第二批中央財政支持開展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的試點區。據長寧區副區長徐靜介紹,長寧區將在試點過程中,新增一批社區養老設施。在今年建成6家綜合為老服務中心之后,實現綜合為老服務中心10個街鎮的全覆蓋;還將新增6家長者照護之家,同時制定政策鼓勵已建成的養老機構向社區開放,增設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功能。
長寧區將提供更精準、高效的居家養老的服務,實現養老服務可知、可選、可及,讓20萬長寧老人共享改革發展成果。依托信息化平臺,長寧區將健全兩個“養老服務包”,分別是針對所有老人的公共政策服務包和針對特殊、困難老人的個性需求服務包,如將為5000戶高齡獨居老人安裝消防報警器,對300戶困難家庭的失能老人開展家庭護理輔具的適配服務,對100戶困難家庭進行“適老性”改造,對失獨家庭老人開展心理關懷服務。
長寧區還將推進社區和居家養老服務的醫養結合。在有條件的社區建立衛生服務站、護理站、居家養老服務站“三站合一”。試點依托區精神衛生中心和專業的認知癥照護社會組織,對部分認知癥老人開展醫養結合的綜合服務項目,在部分社區試點認知癥社區友好建設項目。基層醫療優先滿足老人家庭醫生的簽約,提高簽約老人的有效服務率等。
長寧區還將建設綜合為老服務信息平臺,推進智慧養老,建立線上線下的養老顧問團隊,來強化居家養老的功能,同時也對居家養老社區的質量進行監管。
聚焦健康醫療
長寧區健康醫療三年行動計劃的目標是圍繞長寧區建設“國際精品城區”目標,至2020年底,基本建成與之相適應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基本醫療衛生更加優質、均衡,醫療服務水平和創新能力不斷提升,居民健康水平進一步提高。
長寧區衛計委主任葛敏說,長寧區將建立優質高效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優化公共衛生計生服務體系,完善社區衛生服務體系,注重人才提升和管理創新。將繼續推進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硬件建設,完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基礎設施,調整優化40家社區衛生服務站的布局,推進服務站設備配備和服務項目標準化建設,完善社區衛生服務站的功能。
長寧區還將全面打造兒童保健中心、婦女保健中心、圍產保健中心、心理衛生保健中心、公共衛生監測中心、社區協同創新中心,提升公共衛生專業機構能級。加強兒童保健學、心理衛生學、社區健康管理學等學科建設,優化公共衛生人才隊伍。提升傳染病疫情監測預警應急應對能力。加強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隊伍建設,形成一支“拔尖-優秀-骨干”梯隊的全科醫生隊伍。
長寧區將加強上海市同仁醫院區域醫療中心建設,建成集醫療、預防、教學、科研、康復于一體的三級綜合性醫院。探索建立長寧區全科醫生職后教育基地,推動全科醫療服務體系發展。將打造區婦幼保健院(所)區域婦兒保健中心,開展與華東師范大學全方位合作以建設成附屬醫院,并建成立足長寧、面向上海的“國際化、標準化、全程化、一體化”的婦幼保健專科醫院。全面提升區精神衛生中心醫教研綜合能級。打造若干市級領先的精神衛生專科。提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能級,推進“一中心、一品牌、一特色”建設,即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形成自身服務品牌和專業特色。
此外,長寧區將加快區域老年醫療護理服務體系建設,建立“醫防融合”的慢病綜合防治體系,提高心理健康服務能力和規范化水平,建設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管理服務體系,推進婦女兒童全程化健康服務與管理,深化中醫預防保健服務體系內涵建設,均衡家庭醫生簽約服務人群,優化簽約服務內涵,加強家庭發展服務能力建設。(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沈則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