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理新聞發布會這么談就業!大學生們,聽到了嗎?
今天上午,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閉幕后,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會見采訪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的中外記者并回答記者提出的問題。
談就業
@820萬高校畢業生?總理關心你的就業問題
今年的高校畢業生達820萬,是歷史新高,還有近500萬中專畢業生,加上近百萬復轉軍人和去產能轉崗職工,必須努力保障他們的就業,絕不允許有零就業家庭出現,這就還需要我們進一步拓展就業崗位,特別是培育新動能。
過去幾年,新動能在增加就業崗位當中可以說立下了汗馬功勞,我們要通過多方面的努力保障比較充分的就業,這實際上也能夠更多地創造財富。大家想想看,13億人口,8億多的勞動力,如果能夠實現比較充分的就業,創造的財富是不可估量的,也會給世界市場帶來驚喜。
就業對一家來說是天大的事,我們要將心比心過去5年,中國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其中一個很大的亮點就是有6600多萬城鎮新增就業,保持了比較充分的就業。就業對于一個家庭來說那是天大的事,沒有一個人就業,一個家庭就毫無生氣。如果大學生畢業就失業,那就沒有希望,所以我們要將心比心,各級政府及其工作人員,都要把就業放在心上,扛在肩上。
談改革開放
抗癌藥品力爭降到零關稅
新的變化意味著進一步擴大開放,我們在開放方面還有較大的空間和潛力。比如貨物貿易,我們進口商品的稅率水平在世界是處于中等水平,但是我們愿意以更開放的姿態繼續進一步降低進口商品的總體稅率水平。一些市場熱銷的消費品,包括藥品,特別是群眾、患者急需的抗癌藥品,我們要較大幅度地降低進口稅率,對抗癌藥品力爭降到零稅率。
看中國的開放,不僅要看細節、領域,更要看長遠、全景
中國的開放是一個漸進的過程,有些當時看起來并不起眼的開放舉措,幾年后回過頭來看,可能成效令人驚訝。比如說5年前我們簡化了因私護照辦理和出境的手續,結果出境人次從當年的7000多萬增加到去年的1.3億多人次,而且其中多數都是去旅游和消費。所以看中國的開放,不僅要看細節、領域,更要看長遠、全景。當然,開放是雙向的、是相互的,就好像雙人劃船,光靠單人使力,這個船只能原地打轉。只有兩人同向用力才能繼續前進。
談市場經濟
如果站在飯店門口,哪個部門收稅?
這次國務院機構改革包括了國稅和地稅的合并,這令我想起了一件事。我參加一次座談會,有專家跟我說他去調研時發現,在餐館里邊吃飯是由地稅向餐館收“營業稅”,而要打包帶走就由國稅來收增值稅。他問,我要是站在飯店門檻中間吃該由哪個部門來收稅啊?
的確,實施當中有這樣的事情。我們這幾年通過推進營改增、取消營業稅,實現了稅收以共享稅為主,這樣國稅、地稅合并就有了基礎,這樣可以避免多頭收稅、干擾企業的行為。所以“放”要放出活力,“管”要管出公平,“管”也是要觸動利益的。
避免多個“大蓋帽”去管一個小商販
我們要加強事中事后監管,就是要管住市場秩序,對那些假冒偽劣、坑蒙拐騙、欺行霸市,乃至于搞不正當壟斷的,就要把它驅逐出市場,甚至嚴加懲罰,因為它妨礙公平、阻礙創新,也有悖社會道德。
市場活力和人文精神是相輔相成的。當然,我們加強監管,也要注意防止擾民。比如這次機構改革,我們就把涉及市場監管的一些部門合并了,推進綜合執法,避免多個“大蓋帽”去管一個小商販。
凡是沒有法律法規規定的證明,一律取消
在放寬市場準入方面,今年要在六個方面下硬功夫,你也可以把它形象地說成是六個“一”,那就是企業開辦時間再減少一半;項目審批時間再砍掉一半;政務服務一網辦通;企業和群眾辦事力爭只進一扇門;最多跑一次;凡是沒有法律法規規定的證明一律取消。這六個“一”都是減,再加上減稅、減費,這是動政府“奶酪”的,是傷筋動骨的改革。
對非法集資,政府會保持打擊力度
這次機構改革把銀監會和保監會合并,也是要防止規避監管的行為發生,當然,還有一個老問題就是非法集資,政府會保持打擊的力度,這里我也想說一句話,投資者千萬不要聽信那些非法集資者編造的竹籃子也可以打一筐水的神話。
談民生
不能讓一個人患大病,全家都倒下
今年春節前,我到地方調研慰問,路過一個貧困人口家庭。臨時進去,看到老人有大病,也有醫保卡,但還是不敢去看。這個情景至今揮之不去。的確,常說病來如山倒,我們就是要運用大病保險等多種制度,不讓一個人患大病,全家都倒下。
保證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我們有能力
不可否認,可能還會有一些省份養老金在總體上會出現一些困難,但從全國范圍來講,我們保證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是有能力的。去年末,企業職工養老基金的結余是41000多億元,當年也是收大于支。我們還有養老金的戰略儲備,就是社會保障基金擁有的資金在增加,去年達18000多億元,完全可以保證全國范圍內養老金做到按時足額發放。
“利民之事,絲發必興”
推進改革、做好政府工作,就是要為公、唯實、利民。我們要努力去為市場主體優化營商環境,為人民群眾提供辦事便利、敢于自我革命。只要是為了人民的利益,我們萬難不辭、萬險不避。
談港澳臺
不允許外國勢力打臺灣牌
保持兩岸和平發展,這是兩岸民眾的福祉所在。因為我們是一家人。正因為我們同屬一個中國,那就不能容忍任何“臺獨”的企圖、主張和行徑,也不能允許外國勢力打“臺灣牌”,這會給兩岸同胞、給兩岸關系都帶來困難。我們愿意和認同一個中國立場、一中共識的臺灣政黨、團體開展對話、協商,共同商談解決兩岸同胞關心的問題,維護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最終實現祖國和平統一。這是民族大義所在。
我們愿與港澳同胞共享國家發展的機遇
現在粵港澳大灣區的規劃綱要正在制定過程當中,很快會出臺實施,港澳居民到內地來,特別是到廣東來工作、生活,在住房、教育、交通等諸多方面將逐步享受同等的待遇。我們愿意和港澳同胞一起共享國家發展的機遇。
至于說香港、澳門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我們當然會堅持“一國兩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針,我們和其他國家都可以共同發展、互利共贏,更何況內地和港澳同屬一個國家,在“一國兩制”下,會更好發揮各自的優勢,形成互補,打造新的增長極。
談國際關系
希望中美雙方不要感情用事,避免打貿易戰
中美打貿易戰對雙方都沒有好處,沒有贏家。而且,如果用“打仗”這個詞形容貿易的話,也有悖于貿易原則。因為貿易嘛,總是要通過協商、談判、對話來解決爭端。我希望雙方要保持理性,不要感情用事,避免打貿易戰。
中方會盡最大努力來推動維護實現半島無核化
我們樂見半島出現緩和的趨勢,也支持一切有利于通過對話談判解決朝核問題的努力,中方會盡最大努力來推動維護實現半島無核化、保持半島和平穩定。我們希望看到各方拿出誠意付諸行動,盡快把朝核問題拉回到談判桌上來,使半島無核化與和平穩定能有新的進展。這對有關各方、對世界都是好事。半島是我們的近鄰,直接和中國的利益攸關,我們的關注度是可想而知的。
中日不能搞一錘子買賣
中日關系改善不僅需要氛圍,也需要定力和遠見。中日兩國領導人互訪,有利于讓中日關系回歸正常軌道,但更重要的是要夯實中日關系的基礎,不能搞一錘子買賣。如果說兩國關系現在出現了“小陽春”,要防止“倒春寒”,要讓中日關系向著持續穩定的方向發展。我們對日方有期待。
中俄關系穩定發展對雙方、對世界都有利
去年中俄兩國經貿關系有了新的發展,貿易規模增加了20%以上,現在中俄兩大經濟體的年貿易規模是800多億美元,我覺得還有很大潛力。如果說要向俄羅斯人民發什么樣的信號,那就是:我們都應該認識到,中俄互為最大的鄰國,中俄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穩定發展對雙方、對世界都有利。
我們決不會也不能丟去自己的一寸土地
中國文化歷來主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們希望的是和為貴。我們要維護國家的領土完整,我們絕不會也不能丟去自己的一寸土地;但我們也不會侵占別人的一寸土地,我們走的是和平發展道路。